11月17日,一陣又一陣寒風使得樹梢上的葉片在風中婆娑作響,空氣中的溫度也和前幾日相比驟降了一些,讓人感受到了初冬時節的陣陣寒意。
當記者來到位于西寧(國家級)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川工業園區的青海聚能鈦業股份公司時,走進熔鑄車間不禁感受到撲面而來的滾滾熱浪,在EB爐主控室,工人們正聚精會神地盯著操作臺上主控界面的熔煉曲線圖,實時掌握熔鑄情況,一派井然有序的生產場景。
正值全省上下深入學習領會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之際,此時所感受到的這股熱浪,不僅僅是因為從生產線的熔煉爐中產生的高溫而形成的,更是工人們把黨的十九大精神轉化為一股凝心聚力干工作的動力。
青海聚能鈦業是青海水電集團所屬的控股子公司,在采訪青海水電集團紀委書記姚鐵兵時說:“學習是為了更好地推動發展,我們要通過形式多樣的學習使黨的十九大精神更深入人心?!?/span>
青海水電集團副總經理徐強介紹,今年由青海聚能鈦業承擔的“EB爐中TC4合金熔鑄及產業化項目”獲得了2016年度企業技術創新獎。此項目特別是在EB爐產業化生產和廢料回收方面,率先突破技術瓶頸,處于行業領先水平。
在采訪中了解到,他們的另一重點科研項目——國家工業強基工程“耐650攝氏度以上高溫鈦合金材料的制備方法及產業化應用項目”正在有序推進。
同時,他們已經通過對進口設備和技術的引進、消化、吸收和國產化改造,目前在EB爐總功率、運行操控狀況、熔鑄能力以及產品品質等方面均已躍居全國前列,逐步形成了以技術創新為核心的企業發展戰略。
一項項在鈦金屬熔鑄和加工方面所取得的突破,無不展現出青海水電集團在新材料產業領域蓬勃發展的態勢,也就了解到了他們的“四輪驅動”發展藍圖。
何為“四輪驅動”,在徐強的介紹中,記者終于揭開了那一層“面紗”。原來他們所謂的“四輪驅動”就是為深化改革,研究確定了在今后一個時期內堅持水利、水電、新能源、新材料產業“四輪驅動”的發展戰略。
在水利、水電發展上,他們所承建的引大濟湟調水總干渠工程已全面貫通,并試通水成功,正在進行收尾工作。
在當前我省加快結構轉型的過程中,新能源、新材料產業正逐步成為經濟新增長點中的“后起之秀”,而青海水電集團從一個早先從事水電工程向如今水利、新能源、新材料等領域實現多元化發展,使得企業的社會價值最大化,成為全省經濟發展中的新增長點。
當前我省的兩個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正在加快建設,光伏、風電等產業也如“雨后春筍”般崛起,而青海水電集團也是緊跟綠色發展的機遇,主動融入到國家發展戰略和全省發展總體規劃中,便開始在風電和光伏產業發展中尋找新的機遇。
據介紹,今年,他們所投資建設的共和30兆瓦和尖扎3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投產發電。茫崖風電二期項目機組已全部并網發電,同時截至10月16日,茫崖風電場發電逾1.5億千瓦時,為年度計劃的125%。
同時,作為獲得2016年度企業技術創新獎之一,由青海聚能電力公司承擔的“太陽能超薄雙玻組件項目”,在提高光伏組件A級品率、防火等級、系統電壓、使用壽命,降低封裝損失、電池片隱裂、功率衰減方面均有明顯進步。
而在新材料產業領域,他們也是以專業從事高端鈦及鈦合金研發與生產加工為主。徐強說,今年他們還努力尋求市場和銷路,獲得了6000噸海綿鈦及鈦錠熔鑄加工銷售訂單,并就產品研發、銷售、技術引進等方面達成了意向。
“四輪驅動”驅出了青海水電集團發展的新方向,也驅動了他們發展的新路子。今后,他們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,讓“四輪”駛向又一個明媚的春天……